时间: 2025-04-26 08:1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7:38
词汇“牵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没有现代常用的例证。因此,我将基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古文语境来进行分析。
“牵置”的字面意思可能是“牵连放置”或“牵涉安置”。在古文中,它可能指的是因为某种关系而被牵连或安置到某个位置或情境中。
由于“牵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被使用。在古文或历史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政治斗争、法律案件或人际关系的语境中,表示某人因为与他人的关系而被牵连或安置。
由于“牵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示例句子可能较为牵强:
由于“牵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由“牵”(牵连)和“置”(放置)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
在古代中国,政治斗争和法律案件中常常有人因为与他人的关系而被牵置,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关系网和权力结构。
对于现代人来说,“牵置”可能带来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常常与不幸的牵连或不公正的安置相关联。
由于“牵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牵置”用于描述复杂的政治或人际关系,例如:
由于“牵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牵置”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牵连或安置的概念来实现。
“牵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语言中几乎不被使用。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复杂性,但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我们应使用更为常见和清晰的表达方式。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置】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置,赦也。 、 《汉书·尹赏传》。注:“放也。”-见十置一。 、 《史记·淮阴侯列传》-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 《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