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0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04:44
潜水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只,通常用于军事目的,如侦察、攻击或潜水。它通过特殊的结构和设备,能够在水下长时间航行,并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潜水艇常常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代表未知、神秘或深邃的事物。例如,潜水艇可能象征着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潜水艇可能被简称为“潜艇”,用于描述与水下活动相关的情境,如“潜水艇比赛”或“潜水艇探险”。
专业领域:在军事和海洋工程领域,潜水艇是一个专业术语,涉及其设计、制造、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同义词:潜艇、水下船只、潜水船
反义词:水面舰艇、水上飞机、水面船只
词源:潜水艇一词源于英语“submarine”,由“sub-”(在...之下)和“marine”(海洋的)组合而成。
演变:潜水艇的概念和技术自19世纪末开始发展,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从最初的简单潜水器到现代高科技的核动力潜艇。
意义和影响:潜水艇在军事和科技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也推动了海洋科学的发展。在文化上,潜水艇常常与冒险、探索和神秘联系在一起。
情感反应:潜水艇给人以神秘、强大和科技感的联想,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未知和危险的恐惧感。
联想:潜水艇让我联想到深海的宁静与神秘,以及人类对海洋深处的无限好奇。
经历或故事:在一次海洋博物馆的参观中,我亲眼见到了一艘退役的潜水艇,它的庞大和复杂的内部结构让我对海洋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诗歌: 在深蓝的海洋深处, 潜水艇静静航行, 探索未知的秘密, 勇敢地穿越黑暗。
视觉联想:潜水艇的流线型外观和深蓝色的涂装,让人联想到海洋的深邃和宁静。
听觉联想: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几乎无声,这种静谧让人联想到深海的宁静和神秘。
不同语言:在不同语言中,如法语的“sous-marin”和德语的“U-Boot”,潜水艇的词汇都保留了“在...之下”和“海洋”的含义。
理解:潜水艇是一个集科技、军事和文化于一体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也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重要性:在学习语言和表达中,理解潜水艇这一词汇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激发对海洋科技的兴趣。
1.
【潜】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潜,涉水也。 、 《易·乾龙》-潜龙。 、 《诗·小雅·正月》-潜虽伏矣。 、 曹植《情诗》-游鱼潜绿水。 、 《书·洪范》-沈潜相克。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潜龙腾渊。
【组词】
潜水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3.
【艇】
(形声。从舟,廷声。本义:轻便小船)。
同本义。
【引证】
唐·孙光宪《竹枝词》-岸上无人小艇斜。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以小艇游庙中。
【组词】
游艇;救生艇;橡皮艇;鱼雷艇;艇板、 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