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5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52:04
敲门砖:字面意思是指用来敲门的砖头,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初步手段或工具。通常用于形容为了进入某个领域或获得某种机会而采取的初步行动或手段。
敲门砖一词源于**古代,最初确实是指用来敲门的砖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比喻性的用法,用来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初步手段。
在**文化中,敲门砖常用来形容为了进入某个领域或获得某种机会而采取的初步行动。这种用法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努力和初步成就的重视。
敲门砖一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联想,它暗示着通过初步的努力和手段可以逐步实现更大的目标。这种词汇的使用往往带有一定的期待和希望。
在个人经历中,敲门砖可能指的是为了进入某个行业而参加的培训课程或实*机会。这些初步的努力往往是为了积累经验和打开职业发展的大门。
诗歌: 敲门砖,轻轻一敲, 开启梦想的大门。 初步努力,不懈追求, 终将迎来辉煌的晨曦。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人拿着一块砖头,轻轻敲击一扇古老的木门,门缓缓打开,展现出一片新的世界。 听觉联想:听到敲门声,清脆而有节奏,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机会的到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ot in the door”,意指为了进入某个领域或获得某种机会而采取的初步行动。
敲门砖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比喻性的词汇,还反映了人们对于初步努力和手段的重视。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表达和理解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初步行动和努力。
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冲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
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
古代科举考试,往往要考八股文,应考的人把八股文的套路练熟,以便在考场上应用。如果没考中,就说“撞太岁”,冒险撞运气;如果考中了,就把八股文的那一套程式称之“敲门砖”,进了门完全可以扔掉敲门的砖头
1.
【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敲,击头也。 、 《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夺之杖以敲之。 、 《吕氏春秋·当务》-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僧敲月下门。 、 、 、 、 清·黄宗羲《原君》-敲剥天下。
【组词】
敲扑、 敲丝、 敲枰、 敲翻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3.
【砖】
(形声。从石,专声。本义:用粘土烧成的长方形块状建材)。
同本义。
【引证】
《荀子·正论》。注:“塼涂,以涂垒塼也。”-是犹以塼涂塞江海也。 、 《颜氏家训》-蒙诏赐银百两,已于扬州小郊北地烧砖。
【组词】
青砖;红砖;砖匠、 砖橛子、 砖位、 砖塔、 砖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