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5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52:45
词汇“兔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兔罟”进行深入分析:
“兔罟”字面意思是指捕捉兔子的网或陷阱。其中,“兔”指的是兔子,“罟”是指捕鱼的网或捕捉动物的陷阱。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兔罟”可能出现在描述狩猎场景或农耕生活的篇章中。在现代语境下,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非常古雅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
“兔罟”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狩猎是贵族和士人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获取食物的手段之一。因此,“兔罟”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狩猎文化。
对于现代人来说,“兔罟”可能会引起一种古朴、遥远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
由于“兔罟”在现代生活中几乎不使用,个人应用的机会非常有限。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兔罟”来营造古代氛围,例如:“月下设兔罟,静待夜归兔。”
结合古代狩猎的画面,可以想象到森林中设置的兔罟,以及可能伴随的鸟鸣和风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捕捉其他动物的工具或方法,如英文中的“rabbit trap”。
“兔罟”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
1.
【兔】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 、 《论衡·奇怪》-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 、 《诗·召南·兔置》-肃肃兔罝。 、 《礼记·曲礼》-兔曰明视。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 、 、 、 《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 、 、
2.
【罟】
(形声。从网,古声。本义:网) 同本义。网的总称。引申为法网。
【引证】
《说文》-罟,网也。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国语·鲁语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 、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也。)
【组词】
罟罟、 罟戈、 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