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3:34
工读学校:工读学校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主要针对有轻微违法行为或品行问题的青少年,提供教育和职业培训,旨在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工读学校一词源于20世纪中叶,随着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增加,这类学校逐渐兴起。名称中的“工读”意味着学生在这里既要工作也要学*,体现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理念。
在**,工读学校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教育和改造帮助青少年回归正轨。这类学校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
提及工读学校,可能会引起人们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关注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它象征着希望和改变,同时也提醒人们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问题。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社区项目,旨在支持工读学校的毕业生找到工作。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社会支持对这些年轻人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工读学校比喻为一个转折点,象征着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旅程:
在工读的校园里, 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希望, 青春的泪水, 终将化作明日的阳光。
想象一所工读学校的校园,可能是整洁有序的,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校服,进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背景音乐可能是激励人心的旋律,象征着成长和改变。
在不同国家,类似的机构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运作方式,如美国的“juvenile detention center”或英国的“youth offender institution”,但核心目标都是帮助青少年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工读学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机构,它不仅提供教育,还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了解和关注这类学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及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读】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引证】
《说文》-读,诵书也。 、 《公羊传·定公元年》-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 、 《孟子》-读其书。 、 《论衡·谈天》-相随观读,讽述以谈。
【组词】
读法、 读祝、 读鞫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4.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