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3:58
工运: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工人,即工人阶级为了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争取权益等目的而进行的集体行动和社会。它涉及到罢工、示威、谈判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工运”可能被用来描绘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场景,如在描述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小说中。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讨论当前的劳工问题或历史上的工人斗争。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历史学和政治学中,“工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分析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
同义词:劳工、工人斗争、工人抗议 反义词:资本、雇主联盟
“工运”一词源于对工人**的简称,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人阶级的集体行动逐渐增多,这个词也随之在19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使用。
在许多国家,工运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它不仅改变了工人的生活条件,也影响了政治结构和社会政策。例如,美国的劳工**在20世纪初推动了劳动法的改革。
提到“工运”,可能会联想到团结、斗争、牺牲和变革。这个词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进行的艰苦斗争。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关于工运的报道,或者在历史课程中学*到相关的知识。这些经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不平等和工人阶级的斗争。
在诗歌中,可以将“工运”作为主题,描绘工人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和力量:
在灰暗的工厂里,
工人的歌声响起,
为了明天的阳光,
他们团结一心。
在视觉上,“工运”可能让人联想到罢工的标语、工人的**和抗议的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想到工人的歌声或抗议的口号。
在不同文化中,“工运”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力。例如,在欧洲,工运往往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紧密相关,而在美国,工运则更多地与民主党和工会组织联系在一起。
“工运”是一个反映社会历史和现实的重要词汇,它不仅揭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变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工运”的含义和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运】
(会意。从辵(chuò),军声。本义:运行;运转;转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運,移徙也。 、 《易·系辞》-日、月运行。 、 《方言》。注:“犹行也。”-日运为躔,月运为逡。 、 《庄子·逍遥游》。简文注:“徙也。”-是鸟也,海运。 、 《孟子·梁惠王上》-天下可运于掌。
【组词】
运衡、 运玑、 运斡、 运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