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8:19
“八一南昌起义”是指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在江西省南昌市发起的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
“八一南昌起义”直接来源于历史**的名称,没有复杂的词源演变过程。它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在,八一南昌起义被视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年的8月1日被定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用以纪念这一历史**。
提到“八一南昌起义”,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革命的艰辛、英雄的牺牲和国家的独立。这个词组带有强烈的正面情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参与过一次关于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研讨会,通过深入了解这一,我对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八一的黎明,南昌城头,红旗飘扬,英雄的血,铸就了不朽的篇章。”
想象一幅画面:南昌的夜晚,枪声划破寂静,战士们英勇奋战。音乐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军乐,如《**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起义也会有特定的名称,如美国的“波士顿倾茶”,每个**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八一南昌起义”不仅是一个历史*的名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勇气和决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3.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
4.
【昌】
(会意。从日,从曰。本义:善,正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昌,美言也。 、 《书·大禹谟》-禹拜昌言。
【组词】
昌言、 昌教
5.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
6.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