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1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10:24
岂独:这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岂”表示反问或否定,“独”表示单独或仅仅。合起来的字面意思是“难道只是”或“岂止是”,用来强调某事物不仅仅限于表面所指,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或影响。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岂独”常用于提出反问,强调事物的多重意义或深远影响。例如,“岂独风景如画,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岂独”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口语表达中,仍可听到其使用。
专业领域:在学术或专业讨论中,“岂独”可以用来强调研究或讨论的深远意义,超出表面现象。
同义词:岂止、何止、不仅、不单
反义词:仅仅、只是、单是
“岂独”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诗经》、《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文学和正式文体中仍保持其地位。
在文化中,“岂独”常用于强调事物的多维度和深度,反映了文化中对事物全面性和深刻性的重视。
使用“岂独”时,常带有一种深沉和思考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对事物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理解。
在学术讨论中,我曾使用“岂独”来强调某一研究课题的深远影响,不仅限于表面现象,还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岂独”来增加诗句的深度和韵味,如:“岂独春花烂漫时,秋月亦有动人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深邃的山水画,配以悠扬的古琴音乐,让人感受到“岂独”所传达的深远和多维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only”或“more than”,但“岂独”所带有的文学性和深度在英语中可能需要更多的词汇来表达。
“岂独”是一个富有文学性和深度的词汇,它不仅用于强调事物的多重意义,还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事物全面性和深刻性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岂独”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韵味。
1.
【岂】
(kai)。安乐。 同: 恺
【引证】
《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 《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形声。从壴(zhù)省,微省声。壴,陈列乐器。(kǎi)本义:回师时献功之乐)。
2.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 《礼记·礼器》-君子慎其独也。 、 《礼记·儒行》-儒有特立而独行。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 、 《楚辞·屈原·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 、 宋·王安石《怀元度》-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组词】
独角兕(sì)(一种独角的犀牛、 独根孤种、 独幅、 独脚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