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1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12:56
厉声:指说话时声音严厉、尖锐,带有强烈的责备或命令意味。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种严肃或愤怒的语气。
厉声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厉”(严厉)和“声”(声音)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厉”已有严厉、严肃的含义,而“声”则指声音。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严厉声音的词汇。
在**文化中,厉声常常与权威和纪律联系在一起。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工作场所,厉声的使用往往是为了强调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
厉声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被责备、被训斥的场景,因此在表达时需要谨慎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或冲突。
在个人经历中,厉声可能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如父母对孩子的严厉训斥,或者在工作场合中,上级对下属的严肃指示。
在诗歌中,厉声可以用来描绘一种强烈的情感或场景,如:
夜幕低垂,风声厉厉,
厉声斥责,划破寂静。
厉声可能让人联想到严厉的面孔、尖锐的声音,以及紧张的氛围。可以通过描绘一个严厉的教师或严厉的家长的形象,以及他们尖锐的声音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tern voice”或“harsh voice”,它们都描述了一种严厉或尖锐的声音。在不同文化中,厉声的使用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与权威和纪律相关。
厉声是一个描述严厉声音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严肃或愤怒的语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厉声可以增强语言的力度和效果。
1.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引证】
、 《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