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41:19
晦暗(huì àn)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光线不足、不明亮,或者形容事物模糊不清、难以理解。它通常用来描述环境、气氛、心情或者文字表达的模糊不清。
“晦暗”一词由“晦”和“暗”两个字组成。“晦”字古汉语中指月末无光,引申为不明亮;“暗”字则直接指光线不足。两者结合,形成了“晦暗”这个词汇,用来形容光线不足或事物模糊不清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晦暗”有时也与不吉利或不祥的预兆联系在一起,比如在一些民间故事或谚语中,晦暗的天气或环境往往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晦暗”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忧郁、沉闷或者不安。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未知或不确定事物的恐惧感。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长途旅行中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那时的天空和心情都异常晦暗,这种体验让我对“晦暗”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晦暗”:
晦暗的天空下,
心事如雨,
滴滴答答,
落在无人的街角。
在英语中,“晦暗”可以对应为“dim”或“gloomy”,它们在描述光线不足或心情不佳时有着相似的用法。
通过对“晦暗”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意识到它在描述环境、心情和表达方式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个词不仅在语言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在文学创作和日常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和掌握“晦暗”的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晦】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晦,月尽也。 、 《论衡·四讳》-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 、 《左传·成公十七年》-陈不违晦。 、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不知晦朔。 、 清·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
【组词】
晦望、 晦景、 晦日
2.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