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0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08:39
断鳌立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斩断鳌足,树立四极”。这个成语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其中描述了女娲补天时斩断鳌足,用以支撑天的四极,以稳定天地。因此,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做出重大贡献或采取决定性行动来稳定局势或解决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断鳌立极 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领袖在关键时刻采取的重大行动,以稳定国家或社会。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重大决策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历史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价领导者的决策和行动。
断鳌立极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特别是女娲补天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采取的重大和决定性行动。
在文化中,断鳌立极 体现了对英雄和领袖的崇拜,以及对他们在关键时刻采取行动的期望。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稳定和秩序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力量和决心的感觉,联想到英雄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形象。它激发了人们对领导者和英雄的敬仰,以及对他们在关键时刻采取行动的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断鳌立极 可以用来形容在困难时刻采取的重大行动,比如在职业发展中做出关键决策,或在个人生活中面对挑战时采取的果断行动。
在诗歌中,可以将 断鳌立极 融入描述英雄或领袖的诗句中,如:
断鳌立极定乾坤,英雄挺身挽狂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英雄站在山巅,手持巨剑,斩断鳌足,树立四极的壮观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史诗般的音乐,增强这种英雄主义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是“扭转乾坤”(turn the tide),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采取的重大行动,改变局势。
断鳌立极 是一个富有力量和决心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对英雄和领袖的崇拜,也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和秩序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采取的重大和决定性行动,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万万古,争遣起灭如浮沤。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鳌】
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引证】
《淮南子·览里》-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组词】
鳌里夺尊
3.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
4.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