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4:13
“分庭伉礼”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分庭而立,互相行礼”,比喻双方地位平等,互相尊重。基本含义是指双方在地位、权力或能力上相当,彼此间以礼相待,不卑不亢。
在文学作品中,“分庭伉礼”常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角色在某种情境下平等对话或交流,强调彼此间的尊重和平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演讲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外交、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平等地位。
同义词:平等互待、平起平坐、互敬互重 反义词:上下有别、尊卑有序、高下立判
“分庭伉礼”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分庭抗礼”,后来演变为“分庭伉礼”。在古代,这个成语用来描述诸侯之间的交往,强调平等和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交和专业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和平等是重要的社交原则。因此,“分庭伉礼”这个成语在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的平等和尊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在各种社交和专业场合中的平等和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平等、尊重和和谐的社交场景。它提醒人们在交往中保持平等和尊重,避免过分自大或自卑。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听到两位知名学者分庭伉礼地讨论各自的研究成果,这种平等和尊重的氛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将“分庭伉礼”融入描述两位诗人在月光下平等交流的场景:
月下分庭伉礼,诗心共话长。
清风拂面来,墨香盈袖旁。
想象两位穿着正式服装的人在宽敞的会议室中分庭伉礼地交谈,背景音乐是轻柔的古典音乐,这种场景给人以庄重和和谐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nd on equal footing”或“treat each other with mutual respec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平等和尊重的概念。
“分庭伉礼”这个成语在强调平等和尊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平等和尊重的概念,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1.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2.
【庭】
(形声。从广,廷声。广(yǎn),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庭,宫中也。 、 《荀子·儒效》-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 、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藜棘树于中庭。
【组词】
庭落、 庭庑、 庭炬、 庭阶
3.
【伉】
(形声。从人,亢声。本义:匹敌,相当)。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秦策一》-天下莫之能伉。 、 《左传·成公十一年》。注:“敌也。”-已不能庇其伉俪。 、 《国语·周语》。注:“对也。”-弃其伉俪妃嫔。 、 《后汉书·张衡传》。注:“偶也。”-可与乎比伉。
【组词】
伉合
4.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