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5:06
词汇“伉侠”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伉”字在古代汉语中常有“对等”、“匹配”之意,而“侠”字则通常指“侠义”、“侠客”,即那些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人。因此,“伉侠”可能指的是那些具有高尚品德、行事正直、勇于助人的侠义之士。
由于“伉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那些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英雄人物。
“伉侠”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它的使用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文学作品中。
在**传统文化中,侠义精神一直被推崇,侠客形象在文学和民间传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伉侠”一词可能承载着对这种传统美德的赞颂。
提到“伉侠”,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侠客形象,如《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士。这种联想往往带有正面的情感色彩,如敬佩、向往。
由于“伉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将“伉侠”作为主人公的特质,描绘一个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坚守侠义精神的人物。
提到“伉侠”,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装武侠电影中的场景,如《卧虎藏龙》中的侠客形象,或是古风音乐中的侠义主题。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伉侠”的词汇,但类似的侠义精神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伉侠”一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承载着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伉】
(形声。从人,亢声。本义:匹敌,相当)。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秦策一》-天下莫之能伉。 、 《左传·成公十一年》。注:“敌也。”-已不能庇其伉俪。 、 《国语·周语》。注:“对也。”-弃其伉俪妃嫔。 、 《后汉书·张衡传》。注:“偶也。”-可与乎比伉。
【组词】
伉合
2.
【侠】
(形声。从人,夹声。本义:侠义)。
同本义。指见义勇为、肯舍己助人的性格、气质或行为。
【引证】
《说文》-俠,俜也。 、 《史记·游侠传》-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 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 《新唐书·刘义传》-刘义者,亦一节士。少放肆为侠行,因酒杀人亡命。 、 《儿女英雄传》-这十三妹是一位正气不过的侠女,你为何这等唐突他起来?
【组词】
侠奴、 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