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4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4:49:59
词汇“染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染削”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染色和削减”。其中,“染”指的是将颜色或化学物质附着在物体表面,而“削”则是指减少或去除物体的部分。
由于“染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关于染色工艺或削减材料的描述,但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
由于“染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染”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染色之意,而“削”字则有削减、切割之意。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源自古代工艺描述,但具体的历史演变资料较少。
在古代,染削技术可能与纺织、陶瓷等工艺有关,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
由于“染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地与工艺和技术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会用到“染削”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专业或学术讨论中。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染削”用于描述某种工艺或艺术创作过程,例如:
由于“染削”与工艺相关,可以联想到工匠在工作时的声音和场景,以及染色后的鲜艳色彩。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染削”的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通用术语。
“染削”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工艺和文化,但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常用。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些不太常见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1.
【染】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染,以缯为色也。 、 《周礼·序官》。注:“兰ň象斗之属,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掌染草。
【组词】
染博士、 染服、 染户、 染茜、 染采、 染事、 染网、 一股暖流染红了她的两颊;染指甲;染头发
2.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