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4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40:03
词汇“三大礼”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固定短语或术语,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推测和分析。
“三大礼”字面意思指的是三种重要的礼仪或典礼。在不同的语境中,这可能指的是三种特定的**仪式、国家庆典、传统节日或其他重要的社会活动。
由于“三大礼”不是一个特定的术语,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它可能是近年来根据特定语境创造的词汇。
在文化中,礼仪和庆典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三大礼”可能被用来强调某些仪式的重要性,反映了社会对传统和礼仪的重视。
提到“三大礼”,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庄重、传统和家族的重要性。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家庭和传统的尊重和怀念。
在个人的生活中,可能会在参加婚礼、葬礼或寿宴时听到或使用“三大礼”这个词汇,感受到这些仪式对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三大礼”来象征人生的重要阶段:
婚礼的钟声,葬礼的哀歌,
寿宴的欢笑,人生的三大礼。
提到“三大礼”,可能会联想到传统的红色婚礼装饰、葬礼的肃穆音乐和寿宴的热闹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重要的仪式和庆典各有不同,但都有类似的“三大礼”概念,如西方的洗礼、婚礼和葬礼。
“三大礼”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汉语中不是非常常见,但它反映了人们对重要仪式和庆典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传统。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
1. 【三大】 指道﹑天﹑地; 指君﹑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