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8:24
孟什维克(Menshevik)是一个源自俄语的词汇,字面意思是“少数派”。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RSDLP)内部,孟什维克是指那些在1903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与布尔什维克(多数派)持不同意见的派别。孟什维克主张通过逐步改革和议会道路实现社会主义,而布尔什维克则主张通过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孟什维克一词主要在历史和政治学领域中使用,特别是在讨论俄国革命和苏联历史时。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出现在描述历史**或人物的背景下。在口语中,孟什维克可能被用来比喻那些在某个团体或组织中持不同意见的少数派。
孟什维克一词源自俄语“меньшевик”,由“меньшинство”(少数派)演变而来。这个词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首次被使用,用来指代那些反对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的党员。
孟什维克在俄国革命和苏联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理念和策略与布尔什维克形成鲜明对比,影响了俄国革命的进程和结果。孟什维克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对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渴望。
孟什维克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政治分歧、理想主义和改革的尝试。它可能引发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不同政治理念和策略的思考。
在讨论政治观点或组织内部的决策时,我可能会用孟什维克来比喻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少数派,强调他们的坚持和独立思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孟什维克:
在历史的舞台上,孟什维克与布尔什维克
如同夜与昼,对立而共存。
他们的梦想,交织在革命的风暴中,
一个是渐进的晨曦,一个是激进的黄昏。
孟什维克可能让人联想到老照片中的历史人物,或者是描述俄国革命的电影和纪录片中的场景。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史诗般的交响乐,反映那个时代的宏大和冲突。
在其他语言中,孟什维克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持不同意见的少数派,如英语中的“minority faction”。
孟什维克这个词在理解俄国革命和苏联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政治术语,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反映了不同政治理念和策略的冲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孟什维克这个词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政治的复杂性。
1.
【孟】
(形声。从子,皿声。本义: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后来统称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孟,长也。 、 《书·康诰》-孟侯。 、 《书·大传》-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 、 《诗·郑风·有女同车》。传:“齐之长女。”-彼美孟姜。 、 《方言十二》-孟,姊也。 、 《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 、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胡卫道三子:孟曰宽,仲曰定,季曰宕。
【组词】
孟兄;孟孙;孟仲叔季
2.
【什】
(会意。从人十。十亦声。本义:“什”是集体的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什,相什保也。 、 《周礼·官正》。注:“五人为伍,二五为十。”-会其什伍。 、 《礼记·祭义》。注:“士卒部曲也。”-军旅什伍。 、 《周书·大聚》-十夫为什。 、 《管子·立政》-十家为什。 、 《文选·沈约·谢灵运传》。注:“诗每十篇同卷,故曰什也。”-纷披风什。 、 《北史》-王以师友处之,每有文什,必令润色,然后示人。 、 贾谊《过秦论》-尝以什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3.
【维】
(形声。从糸(mì),隹(zhuī)声。本义:系物的大绳)。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维,紘也。 、 《说文》-维,车盖系也。 、 《广雅》-维,系也。 、 《楚辞·天问》-斡维焉系。 、 《周礼·节服氏》。注:“维之以缕。”-维王之大常。 、 《左传·昭公十年》。疏:“纲也。”-居其维首。 、 《淮南子·天文训》-天柱折,地维绝。
【组词】
维纲
4.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