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0:49
孝顺:孝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对父母尽孝道,尊敬和照顾父母。它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回报。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孝顺常常被用来描绘正面人物的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母亲的孝顺。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孝顺通常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德,如“他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专业领域:在社会学和伦理学领域,孝顺被视为一种社会规范和道德义务。
同义词:孝敬、孝道、孝心 反义词:不孝、忤逆
词源:孝顺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其字面意思是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孝顺的含义逐渐丰富,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供养,还包括精神上的关怀和尊重。
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孝顺被视为家庭伦理的核心,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背景**:在现代社会,孝顺仍然被广泛推崇,尽管其具体表现形式可能有所变化。
情感反应:孝顺一词通常给人以正面、温馨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家庭和睦、亲情深厚。 联想:孝顺让人联想到传统节日如春节时,子女回家团聚的场景。
经历或故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教导我要孝顺,这让我在成年后更加注重与父母的沟通和关怀。
诗歌:
孝顺如春风,温暖父母心;
言行显孝道,家和万事兴。
视觉联想:孝顺让人联想到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父母与子女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听觉联想:听到“孝顺”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父母慈爱的声音,或是子女温柔的问候。
比较:在西方文化中,虽然也有尊敬父母的观念,但“孝顺”这一概念在**文化中更为突出和具体,涉及更广泛的行为和情感表达。
理解:孝顺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回报。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孝顺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品德,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家庭伦理。
1.
【孝】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孝,善事父母者。 、 《墨子经》-孝利亲也。 、 《贾子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 、 《周书·谥法》-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 《礼记·祭义》-众之本教曰孝。 、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 《国语·周语》-孝,文之本也。 、 《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 、 《周礼·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 、 《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 《孟子·梁惠王上》-孝悌之义。 、 《旧唐书》-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
【组词】
孝弟、 孝慈、 孝养
2.
【顺】
(会意。从页,从巛。页(xié),头。本义:沿着同一方向)。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顺,循也。 、 《诗·鲁颂·泮水》-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 《资治通鉴》-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 《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组词】
他顺着篱笆一直爬到大门边;顺流、 顺衽、 顺领、 顺绪、 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