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1:2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1:29:36
“犬马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狗和马的年份。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年龄已经很大,接近晚年。它源自于古代对动物年份的划分,其中“犬”和“马”分别代表特定的年份。
在文学作品中,“犬马之年”常用来描绘人物的老年状态,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情感渲染。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使用,但在正式的书面语或文学创作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民俗学,可能会讨论这个成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年龄时各有侧重,如“耄耋之年”强调极老,“青春年华”则强调年轻和活力。
“犬马之年”源自**古代的生肖文化,其中每个生肖代表一个特定的年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老年状态,而不是字面上的动物年份。
在**文化中,老年被赋予了一定的尊重和敬意。因此,“犬马之年”虽然描述的是老年,但也包含了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理解。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尊敬和感慨。它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晚年阶段,引发对生命历程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与长辈交谈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对他们经历和智慧的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犬马之年,他如老树般坚韧,岁月虽逝,心依旧年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带微笑,坐在摇椅上,周围是宁静的田园风光。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莫扎特的《安魂曲》,来营造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lden years”,用来形容退休后的美好时光,虽然含义略有不同,但都涉及到对老年的某种积极评价。
“犬马之年”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人的老年状态,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敬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难能也。
老媳妇~七十有五。
1.
【犬】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引证】
《说文》-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 《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礼记·月令》-食麻与犬。 、 《洪范五行传》-时则有犬祸。 、 《聊斋志异·狼三则》-犬坐于前。
【组词】
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 犬马、 犬人、 犬服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