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5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51:21
“不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通常表示“不成功”或“不符合”。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或者某物不符合某种标准或要求。
“不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结构和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和《论语》中,已有类似用法,表示某事未达到预期效果。
在文化中,“不成”常常与“成”相对,后者表示成功或达成。这种对比反映了人对成功与失败的重视,以及对事物结果的期待。
“不成”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失望、挫折或失败。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态度,尤其是在面对失败时。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多次计划或项目最终不成的情况,这些经历让我更加谨慎和现实地看待目标和计划。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成”融入表达遗憾或失败的情感,如: “梦想如风,不成形, 追逐的脚步,终成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失败或失望场景的画面,如破碎的梦想或未完成的建筑。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沉重的旋律来表达“不成”的情感。
在英语中,“不成”可以对应为“not succeed”或“fail”。不同文化对失败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情感和认知是相似的。
“不成”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语境意义,它不仅描述了失败或未达成的情况,也反映了人们对结果的期待和评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不成”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