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4:55
“告身”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官方的任命文书或身份证明。它通常用于指代官员的任命状,证明其官职和身份的正式文件。
在文学作品中,“告身”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官员的任命场景,增强历史感和正式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研究或古代文献解读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告身”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告”意为告知、宣告,“身”指身份或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古代**,官员的告身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它不仅证明了官员的身份,也体现了皇权的权威。在社会背景中,告身是官员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一部分。
提到“告身”,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宫廷、官员的威严和仪式感。它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正式的庄严感,可能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参与历史剧的表演或历史主题的写作时,了解和使用“告身”可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手持告身赴新职,古道风尘映忠诚。”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像和古典音乐,可以更好地营造出“告身”所代表的古代官员任命的场景和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方任命文件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如欧洲中世纪的“委任状”(Letters Patent)。
“告身”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在理解和研究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这个词不仅增加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
1.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