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8:10
告贷: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向别人借钱。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指的是个人或企业因资金短缺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告贷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人在经济困境中的无奈选择,如“他在寒冬中告贷,只为给家人买些温暖的衣物。”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告贷可能简单地指借钱的行为,如“我最近手头紧,需要向朋友告贷一些钱。”
专业领域:在金融领域,告贷涉及更复杂的流程和术语,如“企业通过告贷来融资,以扩大生产规模。”
同义词:借款、借贷、贷款
反义词:还款、偿还
词源:告贷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告”意为请求,“贷”意为借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许多文化中,告贷是一个敏感话题,因为它涉及信任和责任。在社会经济不稳定时期,告贷可能变得更加普遍,因为它为人们提供了应对短期财务困难的手段。
告贷可能引起一种紧迫感和依赖感,因为它通常是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也可能与责任感和未来的偿还压力相关联。
个人经历中,告贷可能是在紧急情况下的一种必要手段,比如在突发**或经济危机中。
在诗歌中,告贷可以被用来象征希望和重生,如“在冬日的寒冷中,我告贷春天的温暖。”
视觉上,告贷可能与银行或贷款机构的标志性图像相关联。听觉上,它可能与谈判或协议的声音相关。
在不同文化中,告贷的概念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家庭和社区内部的借贷更为常见,而在其他文化中,银行和金融机构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告贷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和情感多个层面的词汇。了解其含义和用法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还能增进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告贷等词汇可以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2.
【贷】
(形声。从贝,代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施予;给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贷,施也。 、 《广雅》-贷,予也。 、 《大戴礼记·千乘》-以财投长曰贷。 、 《周礼·泉府》。司农注:“谓从官借本贾也。”-凡民之货者。 、 《孟子》-又称贷而益之。 、 《庄子·天运》-不贷无出也。 、 《汉书·食货志下》-贳贷卖买。
【组词】
贷施、 贷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