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1:20
“乐极则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快乐到了极点,就会转变为忧愁。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发展到极端时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哲学思想。
“乐极则忧”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和儒家的辩证法。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即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都会向其反面转化。
在中国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保持中庸之道,避免过度放纵或极端行为,以免带来不良后果。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示和反思。它提醒我在快乐时要保持警惕,不要因为一时的得意而忽视可能随之而来的问题。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因为一次巨大的成功而变得过于自信,最终因为忽视了潜在的风险而遭遇失败。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乐极则忧”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乐极则忧,莫忘前路险。”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在山顶欢呼,但背景音乐却是低沉的,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这体现了“乐极则忧”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pride comes before a fall”(骄兵必败)来表达,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强调了过度自信可能导致失败。
“乐极则忧”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深刻影响了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它提醒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平衡和警惕,避免走向极端。
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1.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2.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3.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
4.
【忧】
(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忧,愁也。 、 《玉篇》-忧,愁也。 、 《淮南子·原道》-忧悲者德之失也。 、 《易·丰》-勿忧。 、 《易·说卦》-坎为加忧。 、 《诗·小雅·小弁》-我心忧伤。 、 《诗·召南·草虫》-忧心忡忡。 、 《世说新语·自新》-何忧令名不彰。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组词】
忧忿滞中、 忧蹙、 忧愠、 忧忆、 忧心如捣、 忧邑、 忧畏、 忧世、 忧怀、 忧怯、 忧天、 忧公忘私、 忧鱼
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引证】
《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
【组词】
忧居、 忧服、 忧纪、 忧棘、 忧毁、 忧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