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9:53
“乐未央”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三个字组成:乐(快乐)、未(没有)、央(尽头)。字面意思是快乐没有尽头,形容非常快乐或欢乐的状态持续不断。
“乐未央”最早见于《诗经》,后来在汉赋、唐诗等古典文学中频繁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仍可见到。
在**传统文化中,“乐未央”常与节日、庆典等喜庆场合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欢乐、和谐的场景,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持续的快乐时刻,比如家庭聚会、朋友聚会等,可以使用“乐未央”来形容这种快乐的持久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乐未央,花开满园香自长。”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ndless joy”或“perpetual happiness”,但“乐未央”更具有**文化的特色和韵味。
“乐未央”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快乐的持久性,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
1.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2.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3.
【央】
(会意。小篆字形。从大,在冂(jiǒng)之内。上像物体(冂),一个人(大)站在它的当中。本义:中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央,中央也。 、 《诗·秦风·蒹葭》-宛在水中央。 、 《礼记·月令》-中央土。 、 《荀子·正论》。注:“中渎也。”-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 、 《汉书·外戚传》。注:“犹未半也。”-惜蕃华之未央。 、 《管子》-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
【组词】
央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