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3:11
“五行大布”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货币名称。五行大布是北周时期(公元557-581年)铸造的一种货币,其名称来源于古代哲学中的五行理论(金、木、水、火、土),象征着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和相互关系。
在文学中,“五行大布”可能被用来象征古代**的经济和文化背景,或者作为一种历史符号来探讨货币在社会中的作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或收藏领域。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和货币学,这个词汇会被频繁使用来描述和研究北周时期的货币制度。
同义词:古币、古代货币、历史货币 反义词:现代货币、电子货币、法定货币
“五行大布”的词源直接关联到**古代的五行哲学和北周时期的货币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学术和收藏领域仍然保持其重要性。
在**文化中,五行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影响了许多方面,包括医学、风水和占卜。五行大布作为货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也体现了五行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历史爱好者和收藏家来说,“五行大布”可能唤起一种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敬畏感。对于学者来说,这个词汇可能代表着研究和探索的激情。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历史讲座中了解到五行大布,这让我对**古代的货币制度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行大布,流转千年,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想象一枚五行大布在柔和的灯光下闪耀,伴随着古筝的悠扬旋律,这种组合可以唤起对古代**的深刻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五行大布”的词汇,但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货币和象征意义,如罗马的第纳尔或印度的莫卧儿金币。
“五行大布”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的经济和哲学信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能够窥见古代社会的面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