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3:09
到时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到达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基本含义是指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发生的时间。
到时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
到时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到”和“时”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到”表示到达,“时”表示时间,两者结合形成了表示到达某个时间的词汇。随着语言的发展,到时 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示未来某个时刻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到时 常用于表示对未来的期待和计划。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用到时** 来约定未来的见面或活动,体现了对时间的重视和对未来的规划。
到时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期待和计划。它让人联想到未来的某个时刻,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会议、一个期待已久的活动,或是与亲友的重逢。这种期待和计划的感觉让人感到兴奋和积极。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到时 来安排未来的计划。例如,与朋友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时,我会说“我们到时再见”。这种用法让我感到对未来的掌控和期待。
诗歌: 到时的花开, 在未来的季节里绽放, 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心中的希望如花般盛开。
故事: 在那个遥远的村庄,有一个传说,每到时钟敲响十二下,神秘的花园就会开放。孩子们总是期待着到时的到来,希望能一睹那神秘花园的风采。
视觉:想象一个时钟的指针缓缓移动,指向某个特定的时刻,周围是期待的人群。
听觉:想象时钟的滴答声,逐渐接近某个特定的时刻,伴随着人们的期待和兴奋的低语。
在英语中,到时 可以对应为 "at that time" 或 "then"。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对未来某个时刻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时间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到时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它不仅表示未来的某个时刻,还带有期待和计划的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到时 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计划。通过深入学和分析到时,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重要性。
1.
【到】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到,至也。 、 《诗·大雅·韩奕》-靡国不到。 、 《战国策·齐策》-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 《水经注·江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李斯《谏逐客书》-功施到今。 、 宋·王安石《伤仲永》-复到舅家。
【组词】
到时、 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