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3:34
“复明”字面意思是指恢复视力,特别是指从失明状态恢复到能够看见的状态。这个词汇通常用于医学语境,描述眼部疾病或损伤后的视力恢复。
“复明”一词由“复”和“明”两个字组成。“复”意味着恢复,“明”指光明或视力。在古代汉语中,“明”常用来形容眼睛的视力,如“明眸”。随着医学的发展,“复明”逐渐成为专门描述视力恢复的术语。
在**文化中,“复明”常与希望和重生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层面,复明手术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对提高失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复明”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阳光、清晰的视野和美好的未来。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一位亲戚通过手术复明,这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给了我们全家巨大的希望和喜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复明”:
当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心灵的窗户,悄然复明。
每一束光,都是新的希望,
在黑暗中,我们重见光明。
视觉上,“复明”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或是雨后彩虹的绚丽。听觉上,可能是鸟儿的歌唱,象征新生活的开始。
在英语中,“复明”可以对应为“regaining sight”或“restoration of vision”。在不同文化中,恢复视力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与希望和重生相关。
“复明”不仅是一个医学术语,也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词汇。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医学过程,也象征着更广泛的重生和希望。通过深入学“复明”,我更加理解了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