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6:50
复活:字面意思是指死亡后再次恢复生命,或者是指事物从消失或无效状态中重新恢复活力或有效性。
复活一词源于拉丁语“resurgere”,意为“再次升起”。在背景下,复活常与教中的耶稣复活联系在一起,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文化和语境中。
在教文化中,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层面,复活也常用来描述经济、文化或城市的复兴。
复活一词常带有一种希望和重生的情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联想,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在个人生活中,复活可以指个人从失败或挫折中重新振作,或者是指某个爱好或*惯的重新开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复活”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如“冬日的寒冷被春风的复活所取代,大地披上了绿装。”
复活可以联想到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或者是教堂钟声在复活节清晨的响起。
在不同文化中,复活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古埃及文化中,复活与死后的生命和灵魂的**有关。
复活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词汇,它不仅在*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激励人们重新开始的角色。通过学和理解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