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0:04
复建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在建筑物、设施或其他结构遭受损坏或破坏后,进行修复和重建的过程。这不仅包括物理结构的恢复,还可能涉及功能性的重建,以确保其能够恢复到原有的使用状态或达到新的标准。
在不同的语境下,“复建”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复建”一词在中文中由“复”和“建”两个字组成。其中,“复”意味着再次或恢复,“建”则指建设或建造。这个词的现代用法主要集中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但其概念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如古代城市的重建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复建可能与历史保护、社区重建或灾害响应等议题紧密相关。例如,在经历了战争或自然灾害后,复建工作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反映了社会对恢复和重建的集体愿望。
“复建”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希望、坚韧和恢复力。它代表了从破坏中重建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向上的词汇,能够激发人们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复建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如个人技能的恢复、心理创伤的治疗或家庭关系的修复等。例如,一个人可能在经历了职业挫折后,通过学习和培训进行“职业复建”。
在诗歌中,可以将“复建”比喻为心灵的治愈过程:
在废墟中,心灵开始复建, 每一块砖,都是新的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正在进行的建筑工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以及逐渐成形的建筑结构。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施工现场的机械声和工人的交谈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reconstruction”或“rebuilding”,德语中的“Wiederaufbau”,都与“复建”有着相似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对“复建”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不同领域和文化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无论是在物理世界的重建,还是在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恢复,复建都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过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建】
(会意。从廴(yǐn),有引长的意思,从聿(意为律)。本义:立朝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朝律也。 、 《广雅》-建,立也。
【组词】
建法、 建中、 建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