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5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56:39
词汇“桢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推测和分析:
结合起来,“桢臣”可以理解为指在某个组织或体系中起支柱作用的臣子或官员。
由于“桢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忠诚且有能力的官员。
“桢”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树木的主干。“臣”字则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甲骨文,表示臣子。
在古代**,忠诚和能力是评价官员的重要标准。一个被称作“桢臣”的官员,通常是受到高度赞扬的。
提到“桢臣”,可能会联想到忠诚、责任感和能力,这些正面的品质。
由于“桢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桢臣”用于形容一个在团队或组织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如:
由于“桢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pillar”或“key figure”。
“桢臣”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对忠诚和能力的重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些不常用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桢】
(形声。从木,贞声。本义:木名,即女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桢,刚木也。 、 左思《吴都赋》。注:“桢、橿,二木名。”-文欀桢橿。 、 《山海经》-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
2.
【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 、 《礼记·礼运》-仕于公曰臣。 、 《国语·晋语》-事君不贰是谓臣。 、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 、 《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臣妾逋逃。 、 《礼记·少仪》。注:“谓囚俘。”-臣则左之。 、 《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组词】
臣妾、 臣役、 臣御、 臣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