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0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02:48
词汇“桢材”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比喻意义,而不是字面意义。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桢材”字面意思指的是建筑中用于支撑的木材,特别是指房屋的梁柱等主要结构材料。在比喻意义上,它指的是在某个领域或集体中起主要支撑作用的人才或骨干。
“桢材”一词源于古代建筑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逐渐扩展到比喻领域,用以形容人才或关键角色。
在**传统文化中,建筑和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石,因此“桢材”这一词汇也承载了稳定和支撑的象征意义。
“桢材”给人一种坚实、可靠的感觉,联想到的是那些在背后默默支撑、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被同事称为“桢材”,这让我感到责任重大,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诗歌中,可以将“桢材”比喻为支撑诗歌结构的韵律和意象,如:“诗行间的桢材,支撑着情感的穹顶。”
想象一座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梁柱坚实,这就是“桢材”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木材的敲击声,象征着稳固和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比喻可以用“backbone”或“pillar”来表达,它们也有支撑和核心的含义。
“桢材”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比喻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术语,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价值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桢】
(形声。从木,贞声。本义:木名,即女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桢,刚木也。 、 左思《吴都赋》。注:“桢、橿,二木名。”-文欀桢橿。 、 《山海经》-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
2.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