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6:03
“喻之以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道理来说明或解释”。这个成语强调通过逻辑和理性的方式来阐述观点或说服他人,通常用于教育、辩论或说服的场合。
“喻之以理”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教育思想,强调用逻辑和理性来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使用场合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喻之以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特别是“智”的方面,强调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尊重他人、以理服人的社交原则。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理性和信任。它让我联想到清晰、逻辑性强的论述,以及通过理性交流建立的信任关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学术辩论中使用“喻之以理”的策略,通过逻辑和事实来支持我的观点,最终赢得了辩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喻之以理,如星辰指引夜行, 逻辑之光,照亮思维的迷津。”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逻辑线条清晰可见。听觉上,我联想到一个逻辑严密的演讲,声音坚定而有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ason with someone”或“argue logically”,强调用逻辑和理性来说服他人。
“喻之以理”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我的思想,还教会我如何通过逻辑和理性来说服他人。这个成语体现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并在不同语境中都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然此妇见鸷兽不怖悸,乃能言之有理,亦难能也。
1.
【喻】
(形声。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喻,告也。 、 《礼记·文王世子》-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 、 《史记》-[灌婴]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诛之。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4.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