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5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56:03
心不由主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不受自己控制”。它描述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即人的内心感受或思想不受自己的意愿或控制,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情绪或压力下,无法自主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心不由主 常用来描绘人物在爱情、恐惧、悲伤等强烈情感冲击下的心理状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描述自己在紧张、焦虑或激动时的失控感。在心理学或精神病学领域,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些心理障碍的症状,如强迫症或焦虑症。
心不由主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心理状态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心理失控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自我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心不由主** 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内心失控状态的负面评价,认为这是一种不成熟或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在压力或强烈情感下的人的无助和脆弱,以及在那种状态下可能做出的非理性行为。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面对一个重要的考试时,我感到心不由主,无法集中注意力,结果影响了我的表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心不由主, 思念如潮,涌动不息。 月光下,独自徘徊, 心中的你,难以忘怀。
视觉上,心不由主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一段紧张的背景音乐,伴随着心跳加速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ut of control" 或 "not in one's right mind",但这些表达没有心不由主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意义。
心不由主 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理解人类情感和行为的重要窗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
那兰儿几疑身入广寒,弄得神思恍惚,~。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由】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引证】
《左传》-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
【组词】
由蘖、
4.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