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0:29
正寝:字面意思是指人正常地、安详地在家中床上死去,即“寿终正寝”。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晚年安详地在家中去世,没有遭受痛苦或意外,是一种对死亡的理想化描述。
“正寝”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或贵族的寝宫。后来,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指代任何人在家中安详地去世。在古代,能够“寿终正寝”被视为一种福气,是对一个人一生的肯定。
在**传统文化中,“寿终正寝”被视为一种吉祥的死亡方式,反映了人们对死亡的一种理想化期待。这种观念体现了对生命尊严和安宁的尊重。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平和、安宁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安详的晚年生活。它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终结的尊重和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死亡和临终关怀时,它提供了一种理想化的视角,帮助人们思考如何以尊严和安宁的方式结束生命。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正寝”来描绘一个宁静的夜晚,老人在梦中安详地离去,如:
月光洒满床前,
老人梦中正寝,
一生勤劳终得安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安静的卧室,柔和的灯光,老人安详地躺在床上。音乐上,可以选择柔和的钢琴曲,营造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ss away peacefully at home”,强调了在家中平静地去世的概念。
“正寝”这个词汇在*文化中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死亡方式,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终结的理想化期待。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