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3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33:51
“不可理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无法用常理来解释或理解。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事的行为、态度或情况非常荒谬、不合理,以至于无法用逻辑或常识来解释。
“不可理喻”源自汉语,其构成由“不可”和“理喻”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理喻”指的是用道理来说明或解释,而“不可理喻”则是指无法用道理来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不可理喻”常用来批评那些行为或决策明显不合理的人或事。在社会交往中,该词汇有时也用来表达对某些现象的不满或不解。
该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荒谬、不合理和难以接受的事物。在使用时,它往往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否定或批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的行为让我感到“不可理喻”,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做出一些明显不合逻辑的决定。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可理喻”融入描述自然现象或人类行为的诗句中,如:“夜空中,星辰的轨迹不可理喻,如同人间那些荒唐的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混乱或荒谬场景的图像,如一群人在做着毫无逻辑的动作。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混乱或旋律不和谐的曲目来表达“不可理喻”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bsurd”或“illogical”,它们在含义和用法上与“不可理喻”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不可理喻”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对某些行为或决策的不满,还能够增加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在学*语言和进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他们简直~,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可】
3.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4.
【喻】
(形声。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喻,告也。 、 《礼记·文王世子》-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 、 《史记》-[灌婴]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