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1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12:34
改造:指对事物进行改变或重新构造,使其适应新的需求或达到更好的状态。这个词汇通常涉及物理结构、功能或性质的改变。
“改造”一词源于汉语,由“改”和“造”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改”意味着改变,“造”意味着创造或建造。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造”逐渐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形式的改变和重构。
在**,“改造”常常与改革开放政策联系在一起,指的是对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优化。此外,“改造”也常用于描述个人或集体在社会变革中的适应和转变。
“改造”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暗示着进步和创新。它让人联想到破旧立新、旧貌换新颜的场景,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社区的改造项目,我们通过重新规划和装修,将一个老旧的社区中心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交流场所。
诗歌: 在时光的河流中,我改造自己, 如同雕塑家雕琢大理石, 每一刀,每一凿, 都是向着光明的前行。
视觉:想象一座古老的建筑在工人的努力下逐渐展现出新的面貌,尘土飞扬中透露出希望的光芒。 听觉:听到锤击和电钻的声音,这些声音象征着改造过程中的辛勤劳动和即将到来的新生活。
在英语中,“改造”可以对应为“renovate”或“remodel”,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同样强调对事物进行更新和改进。
“改造”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词汇,它不仅涉及物理上的改变,也包括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改造”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变革和进步的追求。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造】
(形声。从辵(chuò),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造,就也。 、 《书·盘庚》-咸造勿亵在王庭。 、 《周礼·司门》-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 、 《仪礼·士丧礼》-造于西阶下。 、 《战国策·宋策》-而造大国之城下。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造饮辄尽。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明日造朝。 、 宋·沈括《梦溪笔谈》-造玉清宫。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造左公第。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组词】
造劫历世、 造历幻缘、 造适、 造胜、 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