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1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13:40
改过从善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改正错误,走向善良。它强调的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追求道德上的提升和行为上的改善。
在文学作品中,改过从善 常用来描述主人公经历挫折后的自我救赎和道德成长。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鼓励他人改正错误,或者描述某人行为上的积极转变。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它可能涉及对个体行为改变的研究和实践。
这些同义词在强调改正错误和追求新生的意义上相似,但各有侧重。反义词则强调拒绝改变和坚持错误的态度。
改过从善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核心意义,但在使用上更加灵活和广泛。
在文化中,改过从善** 与儒家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紧密相关。它体现了社会对个体道德提升的期望,也是法律和教育体系中鼓励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希望、救赎和成长。它鼓励人们面对错误,勇于改正,追求更好的自我。
在个人生活中,改过从善 的理念可以应用于自我反省和行为调整。例如,当意识到自己的某些*惯或行为不利于个人发展时,可以以此为动力,努力改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黑暗的深渊,我寻觅光明,
改过从善,是我不灭的誓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悬崖边,背后是黑暗,前方是光明,象征着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转变。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旋律温暖、节奏稳定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乐章,来表达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repentance”和“reformation”来表达,虽然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改正错误和追求更好的自我。
改过从善 这个词汇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语言学*中的一个词汇,更是指导行为和思考的哲学原则。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个词汇,可以促进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正向发展。
迁善改过,益莫大焉。
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转念耳。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3.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4.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