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5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57:42
“上造”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主要用于古代的官职制度中。在古代,“上造”是指一种较低级的官职,属于秦汉时期的爵位之一,位于二十等爵中的第二级。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上等的造作”或“上等的工匠”,在古代社会中,这个职位通常与手工艺或工程建设有关。
由于“上造”是一个古代官职名称,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古代文学作品或专业历史研究中。在口语中几乎不使用,而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中,可能会在讨论古代官制或爵位制度时提及。
“上造”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的官职制度中设有二十等爵,上造是其中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官职名称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官职和爵位是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造作为其中的一级,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手工艺和工程建设的重视。这个职位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认可和尊重。
对于现代人来说,“上造”可能会引起一种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工匠的技艺和智慧,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上造”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情境。但如果我在阅读历史书籍或参与历史讨论时,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对古代官职制度的理解。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我可能会使用“上造”这个词汇来描绘一个古代工匠的形象,展现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他对技艺的执着追求。
想象一个古代工匠在工坊中忙碌的场景,锤击声、木屑飞扬,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可以与“上造”这个词汇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生动的联想。
由于“上造”是一个特定于**古代官职制度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如果要进行跨文化比较,可能需要探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职或爵位制度。
通过对“上造”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古代*官职制度的特点和历史背景。虽然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历史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深度和文化内涵。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造】
(形声。从辵(chuò),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造,就也。 、 《书·盘庚》-咸造勿亵在王庭。 、 《周礼·司门》-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 、 《仪礼·士丧礼》-造于西阶下。 、 《战国策·宋策》-而造大国之城下。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造饮辄尽。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明日造朝。 、 宋·沈括《梦溪笔谈》-造玉清宫。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造左公第。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组词】
造劫历世、 造历幻缘、 造适、 造胜、 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