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8:39
改途易辙 的字面意思是改变行进的道路和方向,比喻改变原来的方法或计划。这个成语强调了在面对新情况或挑战时,需要灵活调整策略和方向。
改途易辙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最初用于军事策略,后来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和商业领域。它的使用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重视。
在文化中,改途易辙常常与“变通”和“适应”联系在一起,强调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这种观念在的商业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励的。它提醒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害怕改变,而应该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因为市场变化而需要紧急调整策略。那时,我们团队决定改途易辙,最终成功地适应了新的市场环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时常改途易辙, 每一次转折,都是新的开始。”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思考着不同的方向。背景音乐是一首节奏变化丰富的曲子,象征着生活中的变化和选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nge course”或“pivot”,它们都强调了在面对新情况时需要调整方向或策略。
改途易辙 这个词汇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它鼓励我在面对变化时保持灵活性和创新思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则告朋友不信,将如何而可?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途】
(形声。从辵(chuò),余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广韵》-途,道也。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塗。 、 《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 、 《尔雅·释邱》-当途梧邱。 、 《战国策·齐策》-而不利说途也。 、 张衡《东京赋》-经途九轨。 、 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长揖当途人。 、 唐·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前途。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仁义之途。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负者歌于途。 、 、 《聊斋志异·狼三则》-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组词】
途轨、 途辙、 途毙、 途说、 途陌、 途水、 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
3.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
4.
【辙】
(形声。从车,徹(chè)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