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2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20:33
“大事不糊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处理重大事情时头脑清醒,不犯错误。这个成语强调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冷静和明智,不被琐事或情绪所干扰。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角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冷静和智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它来赞扬某人在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领导者在危机管理中的表现。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人对于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形容个人,也可以用来形容组织或国家在重大中的表现。
在**文化中,强调“大事不糊涂”体现了对智慧和冷静的推崇。这种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面对危机和挑战时。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和可靠的印象,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做出明智决策的人物形象。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朋友在处理家庭危机时大事不糊涂,她的冷静和智慧帮助家庭度过了难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将“大事不糊涂”融入描述英雄人物的诗句中,如:“英雄临危不惧,大事不糊涂,一剑定乾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领导者站在决策桌前,面带冷静的表情,周围是复杂的图表和数据,背景音乐是沉稳的古典乐,营造出一种严肃而有序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eep one's head in a c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都是在危机中保持冷静和理智。
“大事不糊涂”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赞扬,也是对智慧和冷静的推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关键时刻冷静应对的赞赏和期望。
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北宋时期,谏议大夫吕端办事公正,是非分明。他为人谦虚谨慎,宋太宗十分信任他,他的名声位于寇准之下。宋太宗不满当时的宰相吕蒙正,想让吕端取代,征询大臣的意见。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宋太宗说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他一向都是~的。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糊】
像粥一样的食物
【组词】
面糊
欺骗,蒙混,敷衍
【组词】
糊弄
5. 【涂】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