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3:11
大义凛然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伟大的正义感显得非常严肃和坚定”。其中,“大义”指的是高尚的道德原则或正义的事业,“凛然”则形容态度严肃、不可侵犯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重大原则问题时,表现出坚定不移、正气凛然的姿态。
在文学作品中,大义凛然 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或正面角色在面对困难或诱惑时,坚守道德底线,不屈不挠的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赞扬某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坚定和正义。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讨论中,大义凛然 可能用来强调对原则的坚守。
大义凛然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和哲学,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日常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对正义的坚定追求——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大义凛然** 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和“忠诚”紧密相关。它代表了社会对个人在面对道德挑战时应持有的态度和行为的期望。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评价和塑造公众人物的形象。
大义凛然 这个词汇给人以强烈的正面情感,如敬佩和信任。它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坚定表现,激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观看历史剧时看到主角在面对国家危机时大义凛然的表现,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在关键时刻坚守原则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的中心,他大义凛然,
如山岳般坚定,如星辰般明亮。
大义凛然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历史剧中的英雄形象,身着古装,面容严肃,目光坚定。听觉联想可能是庄严的音乐或历史剧中的旁白,强调英雄的正义和坚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ighteous indignation" 或 "moral integrity",虽然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大义凛然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道德和正义的坚定。
大义凛然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道德的象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传达了具体的意义,还激发了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思考和追求。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它在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一般的~,使宋室虽亡,犹有余荣。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3.
【凛】
(形声。从仌(bīng)冰。禀(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 、 《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其性为凛。 、 《风俗通·究通》-寒则凛冻。 、 潘岳《悼亡诗》-凛凛寒风升。 、 潘岳《闲居赋》-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组词】
凛冽、 凛栗、 凛秋、 凛气、 凛寒
4.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