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8:18
“县太爷”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县级行政区的最高行政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在古代,县太爷负责管理县内的政务,包括税收、司法、治安等,是地方上的重要官员。
在文学作品中,“县太爷”常被用来描绘地方官员的形象,有时带有讽刺或贬低的意味,暗示其腐败或无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历史色彩,现代人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古装剧时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汇用于学术讨论古代**的行政体系。
“县太爷”一词源于古代**的行政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县长”等现代词汇所取代。在古代,县太爷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负责管理县级行政区的事务。
在**传统文化中,县太爷是地方权力的象征,其形象在民间故事和戏剧中常常被夸张或讽刺,反映了民众对地方官员的复杂情感。
提到“县太爷”,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场的腐败、权力斗争或是地方官员的权威。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文化色彩,可能引发人们对古代社会结构的思考。
在观看古装剧或阅读历史小说时,我常常会遇到“县太爷”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行政体系和官员的角色。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官场的诗歌时,我可以使用“县太爷”来描绘一个腐败的官员形象:
县太爷坐堂上,金银珠宝满堂光。
百姓苦诉无门路,官场黑暗人心凉。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穿着官服的县太爷坐在衙门的大堂上,周围是严肃的衙役和跪在地上的百姓。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二胡,营造出一种古代**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市长”、“地方长官”等,但这些词汇缺乏“县太爷”所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县太爷”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行政结构和官员的角色,同时也反映了民众对权力和正义的期待与批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
1.
【县】
系挂。
【引证】
《说文》。-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 、 《国语·晋语》。注:“缢也。”-骊姬请使申,处曲沃以速縣。 、 《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 、
【组词】
县令、 县车
维系;拴系;系联。
【引证】
《淮南子·本经》-县联房植。 、 《礼记·檀弓》-县棺而封。
【组词】
县绝、 县联
2.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3.
【爷】
(形声。从父,耶声。简体字“卩”只是个符号。本义:父亲)。
同本义。也作“耶”。
【引证】
《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 、
【组词】
爷娘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