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5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1:23
词汇“姜桂余辛”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医药文化,主要用于形容药物的性质或食物的味道。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姜桂余辛”字面意思是姜和桂的余味带有辛味。姜和桂都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热性质,而“辛”指的是辛辣的味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药物或食物的味道虽然主要不是辛辣,但仍带有一定的辛味。
“姜桂余辛”这个成语源自中医药文化,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药物性质的细致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缩小,主要在医药和烹饪领域中使用。
在中国文化中,食物和药物的味道常常与健康和养生联系在一起。因此,“姜桂余辛”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和药物味道的重视,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舒适的感觉,因为姜和桂都是具有温热性质的食材,常用于驱寒和增强体力。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食物或药物的味道时,可以用来形容那种既有温暖感又不失辛辣的独特风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冬日炉火旁,姜桂余辛香,温暖入心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冬日里人们围坐在炉火旁,品尝着带有姜桂余辛味道的热饮的温馨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于对食物或药物味道的描述中。
“姜桂余辛”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食物和药物味道的细致观察和描述。了解这个成语不仅增加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1.
【姜】
(形声。从女,羊声。本义:水名。姜水)。
同本义。
【引证】
《水经注·渭水》注-岐水经姜氏城为姜水。 、 《国语》-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2.
【桂】
(形声。从木,圭声。本义:木名。《说文》:“江南木,百药之长。”)。
肉桂(Cinnamomum cassia),常绿乔木,花黄色,果实黑色,树皮可做健胃剂,又可调味。
【引证】
《急就篇》-芩藭厚朴桂栝蒌。
3.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
4.
【辛】
(象形。据甲骨文,像古代刑刀。本义:大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辛痛泣出,罪人之象。凡辠(罪)、宰、辜、辭皆从辛者由此。”-辛,大罪也。 、 《白虎通》-辛所以煞伤之也。 、 《清史稿》-[隆科多] 凡四十一款,当斩,妻子入辛者库,财产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