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3:20
“渔夺侵牟”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非法夺取和侵占他人的财物或利益,通常用来形容贪婪和不法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渔夺侵牟”常用来描绘贪婪的官员或商人,如在古代小说或历史记载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商业领域,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不正当的商业行为或贪污行为。
同义词:
反义词:
“渔夺侵牟”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每个字都有其历史悠久的含义。在古代汉语中,这些字就已经用来描述类似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法律和道德的进步,这种行为被更加严厉地禁止和谴责。
在**传统文化中,廉洁和公正被视为重要的道德标准。因此,“渔夺侵牟”这个成语在描述那些违背这些标准的行为时,带有强烈的负面评价。在现代社会,随着法治的加强,这种行为被视为犯罪,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贪婪、不公和腐败。它可能引发人们对不公正行为的愤怒和对正义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问题、法律案件或商业伦理时,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贪婪之手,渔夺侵牟,
正义之剑,斩断不公。
在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背景和贪婪的目光。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审判声或公众的谴责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embezzlement”(挪用公款)或“plunder”(掠夺)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渔夺侵牟”这个成语在描述不正当获取利益的行为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社会道德和法律标准的反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1.
【渔】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渔,捕鱼也。 、 《礼记·月令》-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 、 《诗·鲡传》-獭祭鱼然后渔。 、 《淮南子·说林》-渔者走渊。 、 《汉书·王莽传》-以渔采为业。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组词】
渔樵、 渔采、 渔事、 渔弋、 渔泽、 渔矶、
2.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3.
【侵】
(会意。小篆字形从人,手(又)拿扫帚,一步一步地扫地。本义:渐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侵,渐进也。 、 宋玉《风赋》-侵淫谿谷。 、 司马相如《上林赋》。注:“渐进之貌。”-侵淫促节。
【组词】
侵润、 侵寻、 侵淫、 侵寻
4. 【牟】 ——“牟平”(Mùpíng):县名。今在山东省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