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2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25:03
“朋党之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朋友之间因为利益或观点不同而产生的争斗或冲突。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政治团体、派系或个人之间的权力斗争,特别是在政治领域中,不同派别为了争夺权力和影响力而进行的斗争。
在文学作品中,“朋党之争”可能被用来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小团体内部的争斗,不一定局限于政治领域。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历史学,这个词汇则有更精确的定义和应用。
同义词:派系斗争、权力斗争、内斗 反义词:团结一致、和衷共济、同心协力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朋党之争”更侧重于朋友或同盟之间的争斗,而“派系斗争”则更广泛地指不同团体之间的斗争。
“朋党之争”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政治斗争,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非常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也可以用来描述任何小团体内部的争斗。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和为贵”,因此“朋党之争”往往被视为负面现象。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常与权力、腐败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于内部争斗的负面看法。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争斗、分裂和不和谐。在个人思维和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能会传达出对某种争斗或冲突的不满或担忧。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工作团队内部因为意见不合而产生的“朋党之争”,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沟通和协调来解决问题,避免影响团队的效率和和谐。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朋党之争”来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的挣扎,例如:
在权力的迷宫中,
朋党之争如影随形,
心灵的裂痕,
在夜幕下悄然生长。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场景,或者是现代政治辩论的激烈场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或者是辩论中的激烈言辞。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factionalism”(派系主义)或“clique rivalry”(小团体竞争),它们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有着类似的意义和应用。
“朋党之争”这个词汇在描述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中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争斗的本质,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内部冲突的看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
吴老总兵自从边关退役回京养老,就参与朝廷的~,东林与复社是朝中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派别。
1.
【朋】
(象形。本义:古代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
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
【引证】
《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2.
【党】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不鲜明。
【引证】
《说文》-黨,不鲜也。 、 蒋礼鸿《义府续貂》-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争】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