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3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39:38
词汇“朋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无法从常规的词典中找到其确切的定义和用法。然而,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一些推测和分析。
“朋啸”由两个汉字组成:“朋”和“啸”。
结合这两个字,“朋啸”可能指的是一群朋友一起大声呼喊或嚎叫的情景。
由于“朋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群人共同表达情感的场景,比如在庆祝、抗议或表达团结时。
由于“朋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虚构的:
由于“朋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某个特定文学作品或方言中的创造性用法。
如果“朋啸”出现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团结、力量或共同的情感表达。
由于“朋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非常有限。它可能出现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个人表达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朋啸”来描绘一群人的情感表达:
在夜幕下,星光闪烁,
我们朋啸,声音穿透寂静。
团结的力量,如潮水涌动,
在心中,燃烧着不灭的火焰。
由于“朋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难以进行跨文化比较。
“朋啸”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使用和理解可能非常有限。它可能被用作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象征性表达,用来描绘团结和共同情感的场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1.
【朋】
(象形。本义:古代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
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
【引证】
《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2.
【啸】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啸,吹声也。 、 《诗·召南·江有汜》-其嘨也歌。 、 《礼记·内则》-不嘨不指。 、 《封氏闻见记》-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俯仰啸歌。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倚修木而啸。
【组词】
啸傲林泉、 啸吟、 啸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