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0:18
“打杀”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打击或使用暴力手段导致他人死亡。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极端的暴力行为,涉及到生命的剥夺。
在文学作品中,“打杀”可能被用来描绘激烈的战斗场面或描述一个角色的残忍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夸张地描述某种强烈的冲突或对抗。在法律或犯罪学专业领域,“打杀”可能特指一种故意杀人的犯罪行为。
同义词“杀害”和“谋杀”在法律上可能有更明确的定义,而“屠杀”则通常指***的杀戮行为。反义词则表达了与“打杀”完全相反的行为和意图。
“打杀”由两个动词“打”和“杀”组成,这两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打杀”作为一个复合词被广泛使用,用来描述通过打击来结束生命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打杀”通常与战争、犯罪和不道德行为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暴力和犯罪的反思,以及对法律和秩序的重视。
“打杀”这个词汇通常会引起人们的负面情感反应,如恐惧、厌恶和愤怒。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暴力、血腥和不公正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打杀”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法律案件或文学作品时。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新闻报道或法律教育中接触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打杀”来象征冲突和斗争,例如:“在命运的战场上,打杀声不绝于耳,英雄的血染红了历史的篇章。”
视觉上,“打杀”可能让人联想到战斗的画面,如刀剑交击、血迹斑斑的战场。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战斗中的呐喊声、武器的撞击声和惨叫声。
在英语中,“打杀”可以对应到“kill”或“slay”等词汇。不同文化对这些词汇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生命的终结和暴力的概念。
“打杀”这个词汇在语言中承载着强烈的暴力和死亡的意味,它在描述极端行为时非常有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对于准确传达信息和避免误解至关重要。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