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0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04:05
“包举宇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包容整个宇宙”,比喻胸怀宽广,能够包容一切,或者指某人的权力或影响力极大,能够涵盖所有领域或范围。
“包举宇内”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原意是指包容整个宇宙和四海之内的一切,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胸怀或影响力。
在**传统文化中,胸怀宽广、志向远大是被推崇的品质。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理念,即追求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
这个成语给人以宏大、开阔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性。它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宽广的视野。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具有远大志向和宽广胸怀的人,或者在描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时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胸怀包举宇内,志向凌云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广阔的宇宙或海洋,象征着包容和无限。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宏伟、壮丽的交响乐,增强这种宏大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ncompass the universe”或“span the globe”,但这些表达没有“包举宇内”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美感。
“包举宇内”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的推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提升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1.
【包】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sì)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用纸、布等裹东西。
【引证】
《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 《书·禹贡》-草木渐包。 、 《易·姤》-包有鱼。 、 《礼记·乐记》-包之以虎皮。
【组词】
纸包不住火;包缠
2.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3.
【宇】
(形声。从宀(mián),于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屋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宇,屋边也。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宇,屋檐也。 、 《易·系辞》-上栋下宇。 、 《诗·豳风·七月》。释文:“屋四垂为宇。”-八月在宇。 、 《仪礼·士丧礼》-置于宇西阶上。 、 《汉书·郊祀志》-五帝庙同宇。 、 《淮南子·览冥》-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 《资治通鉴》-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组词】
宇堂、 宇达、 宇溜
4.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