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3:39
词汇“刻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但在现代语境中并不常见。因此,对这个词汇的分析将更多地基于其可能的古代含义和语境。
“刻绳”字面意思是指在绳子上刻划标记。在古代,这可能用于测量长度或作为某种记号。
在古代,刻绳可能用于农业、建筑或航海等领域,作为测量工具。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象征着精确、细致或古老的传统。
“刻绳”可能源自古代对绳子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其他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所取代。
在古代**,刻绳可能与农业社会的精确测量需求有关,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精确度和秩序的重视。
刻绳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传统和精确,带来一种历史感和工艺感。
由于刻绳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经历可能较少。但在学*古代文化和工艺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工匠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刻绳”来描绘他们的细致和精确:
工匠手中刻绳紧,
每一划,皆成诗。
石与木,随绳舞,
筑成千古传奇。
刻绳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工匠在安静的工作室中,细心地在绳子上刻划的声音,以及绳子上的刻痕。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测量工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使用方式,例如古埃及的测量绳。
尽管“刻绳”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精确度和工艺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绳】
(形声。从糸(mì),蝇省声。本义: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绳,索也。 、 《小尔雅》-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易·系辞传》-作结绳而为网罟。 、 《诗·小雅·采绿》-言纶之绳。 、 《庄子·胠箧》-民结绳而用之。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绿碧青丝绳。
【组词】
绳床、 绳缢跌扑、 绳文、 绳桥、 绳头、 绳戏、 绳络、 绳床瓦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