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5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56:22
刻符: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术语,它可能来源于对古代文字或符号的描述。字面意思是指雕刻的符号或标记,通常用于表示特定的意义或信息。
在文学中,刻符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文明的遗迹,如甲骨文或金文中的符号。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或考古学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或古文字学,刻符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术语,用来指代古代文明中用于记录信息的雕刻符号。
同义词:符号、标记、刻文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比较特定,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刻符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对文字和符号的雕刻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任何形式的雕刻符号,尤其是在考古学和历史学领域。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刻符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在某些文化中,特定的刻符可能代表权力、**或家族的象征。
刻符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明的神秘和智慧,以及人类对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不懈追求。这种联想可能带来一种敬畏和好奇的情感。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一些古代的刻符,这些符号让我对古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到惊叹。
在诗歌中,刻符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在岁月的长河中,
刻符静静诉说着,
那些被遗忘的故事,
在风中轻轻摇曳。
刻符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石碑或金属器物上的雕刻,这些视觉形象可能伴随着沉重的历史感和神秘的氛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考古学家在挖掘现场的工具声或历史学者的讲解声。
在不同文化中,刻符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对符号和标记的雕刻。例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的甲骨文都可以被视为不同文化中的刻符。
刻符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代表了人类对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古老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增强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人类智慧的认识。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符】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引证】
《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 《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门关用符节。 、 《孟子》-若合符节。 、 《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组词】
符玺、 符宝郎、 符契、 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