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5:00
“假人假义”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它可能是由“假人”和“假义”两个词组合而成的。从字面上理解,“假人”指的是非真实的人,或者是模拟的人形物体,如服装店里的模特;“假义”则指的是虚假的道义或行为,不是出于真心或真诚的动机。
由于“假人假义”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态度是虚伪的,没有真正的诚意。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组来批评某人的不真诚或虚伪。
由于“假人假义”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通常,“假”字在中文中表示“不真实”或“伪造”,而“义”字则与道德、正义相关。
在强调真诚和诚信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假人假义”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批评那些不真诚的行为。
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负面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欺骗和不真诚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或情况,让我们觉得他们的行为是“假人假义”的,这时我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表达我们的不满或批评。
在创作中,可以将“假人假义”作为一个主题,探讨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的虚伪行为,或者在小说中用它来形容一个复杂的角色。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服装店的模特(假人)和人们在社交场合的虚伪笑容(假义)。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批评或讽刺的语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用来描述类似的概念,如英文中的“hypocrisy”(伪善)。
“假人假义”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能够有效地表达对虚伪行为的批评。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明明他心里也巴不得杀了安德海,偏是嘴里假人假义。
1.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